王静君:精神世界的富足让人生更饱满


王静君,2003年毕业于我校金融学系,现任宁波集诚实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致力于期货市场的研究与投资。

2015年,王静君校友捐资300万元设立“南开大学宁一弘道‘魅力教师’奖教金”,用于奖励长期从事南开大学本科基础专业课程教学、受到本院学生普遍认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史哲”相关学科优秀教师。

2016年,王静君校友捐赠500万元用于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阅览室(即“宁一弘道书斋”)的装修、设备购买及部分书籍的采购。

十年返校成就感恩回馈之缘


“看到母校十年来的变化,我也会想起自己在外面已经有所成就,是不是应该为母校做点什么呀?”

2013年,正值1999级学生毕业十周年,当年的同学们相约回到母校参加毕业十周年返校大会。“在那个时间点,回到母校总会有点感觉,看到母校十年来的变化,我也会想起自己在外面已经有所成就,是不是应该为母校做点什么呀?”提到回馈母校的缘起,99级金融系校友王静君娓娓道来。“在当时,学校就已经有将金融学系划归金融学院的想法了。老师跟我们说在新校区会有一个金融的楼,所以我就提出要在楼里做个阅览室的想法。对我来说,那是一个正式的想法。”直到2015年9月,金融学院成立,这个想法终于得以推进落实。

“说到奖教金,之前我去请教了大学好友黄琪轩(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问他从他的角度来说对做一个好的公益项目有什么好的想法。他当时就说了类似奖励好的教授的想法,也给我引荐了他的老师朱光磊副校长,通过朱校我结识了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丁峰,一沟通,丁峰也是中文系出身,那就更往人文这边偏。当时他也跟陈洪陈校提了一些方案跟建议。我个人觉得挺好,但还是觉得不够来劲,后来就想了一个奖教金一样的东西,专门奖励文史哲相关学科优秀教师。”

文史哲带来精神指引

“人文方面的弥补,让精神世界更充实。”

谈到为什么会选择文史哲教师作为奖励对象,王静君解释说,“一方面,与我参加的社团、接触的老师有关。我原来在学校里参加过一个社团,叫天一阁书社,主要是大家通过书来交流,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库存的书,我们都把自己的书列一个目录,就像一个共享文件夹一样。你就可以知道别人都有些什么书,那样就可以把别人的书借来读,以书会友。然后社团也会组织一些讲座,讲讲自己擅长的书目怎样阅读呀,如何理解呀,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也会请一些教授来分享。当时黄琪轩是发起人,他跟一些教授比较熟悉,他就会去邀请一些退休了的老教授给我们讲座,比如车铭洲先生(南开大学西方哲学教授、校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他们从来没有要过任何的报酬。”

“另一方面,跟我的行业也有关系。在投资领域,博弈分很多种,如果去了解博弈的话你会发现,像巴菲特、索罗斯他们最后谈的都是哲学,一个人最终能不能可持续地在市场赚钱和他在这个市场中秉持的理念以及他对这个理念的执行度、他的性格有关。一个人形成了好的理念,但能不能执行下去,就对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如果一个人数学很好但是在人文方面有缺陷,就很容易迷失,在前期阶段可能会不错,但后面就容易对某些理念的理解不到位。这就特别需要人文方面的弥补,让精神世界更充实。那样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才不会因此抑郁,出口也会多一些。比如感到郁闷的时候,却发现只能靠赚很多钱来发泄就会比较惨,如果赚不了就会更加抑郁。既然赚不了那就忙活别的事情,用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对比,就不会觉得自己目前经历的事情难以逾越,所以把人文的关怀和社科的理性的东西加在里面才能综合。我们这个行业也会追求这个。”

“再一方面,就像投资一样,其实短期内每个学校人文社科的发展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中国都处于相对低谷,工业化的阶段中工科发展比较好,就业的时候工作需求比较多,会导致偏人文社科的行业不被社会、学校重视,学生考虑专业的时候偏向性就会差很多。从投资角度来说这是人文社科最低谷的时候。这又说到了效率问题,现在很多人都支持工业项目,那我再去支持的时候花的钱效率就没那么高了,那不如现在来支持人文社科。也许再怎么搞也不会有工科目前的社会地位,但再怎么低也不会低于现在的最低谷。物质丰富到一定程度会追求精神的东西,那样会产生正循环,虽然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不好说,但未来肯定比现在更好,所以更需要有人提前做。我觉得慈善公益需要做一些提前的、别人不那么愿意做、不那么显性的事情。显性的事情已经有商业的人在做,而文史哲这些专业的老师如果只做教学收入相对很低,也许会更在意这个东西,如果我去做这个事情可能起到的效果会更好。”

商场纵横带来公益思索

“如果我只是为了赚钱的话,钱的意义有那么大吗?”

王静君之所以坚定地投身慈善公益事业,和他所处的金融行业及个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密切相关。他提到,“要在市场上证明自己,就意味着你永远要比别人努力,你要建立某种优势,在这种优势没有绝对的壁垒的前提下,就要靠自己不断去学习去积累,就要比别人投入更多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反映在成就感上,起先你的对手比你弱,你就会发现赚这个钱、战胜别人很容易,你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就像白手起家一样,能赚到这个钱,对你来说是很有成就感、很有意义的。但是当市场越来越复杂了以后,竞争越来越激烈,就意味着你的投入产出比在下降,要赚50%的收益,原来你可能只付出这么多就行了,而现在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当你这么做了以后,你就会去想这样付出的意义有没有那么大。”

“如果我只是为了赚钱的话,钱的意义有那么大吗?当物质的安全你已经有了,那就会考虑要做的事情意义何在。我觉得如果钱还是为了生活所需而赚,那这件事情就没有任何意义。除非你就觉得,这是一个游戏,你在这个游戏中很有成就感。这时我就会考虑现在要不要去做别的事情,可以是行业内的,像是要不要去做期货、股票、PE等等,这当然也是一种学习。但是这些事情做完以后,得到的回馈还是数字,还是钱,那它跟前面的只为赚钱而赚钱还是没有区别的,你依然没有找到它的意义。所以我觉得做实业会更有成就感、满足感,而我们这种投资行业有时会有一种虚无感。所以说,还是要想着要不要做点别的什么事情,让钱花的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做些公益捐赠之类的。我之前也做过一些别的小的捐赠,但我们这种行业的特点就是,会追求效率,就是说你做了这个事情,要比别人更有效率、更有价值。那么我要去考虑怎么把捐赠做的更有效率、更有价值,我们就要看问题看得更加周全、长远一点,我希望钱能用在带来很好的效果的事情上。”

静君校友眼中的效率与公平

  “老师好了,学生也会更好。”

王静君认为,如果他选择资助一些贫困生,可能效率没有那么高,因为从长远角度来看,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多遇到好的老师,优质的课程会是一个学生这辈子最宝贵的财富,所以王静君选择奖励学生喜爱的教师,让出色的老师去影响激励一批又一批学子。

“我只是觉得奖教金这个点更有意思,老师好了,学生也会更好,从这个点来发散。别人会给你提出更多的点,在设计这个奖的时候,也有老教授说出一些不同的点。但是一个制度,不可能是完美的,一个创新的东西在实施的时候,肯定有些不妥的地方,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会去平衡这些利弊。比如说同一个老师经常获奖会不会对其他老师不公平,但我觉得讲得好的,可以重复多次地奖励他,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如果总是某些老师获奖,也许可以证明其他老师没有进步,这样的奖励其实也是另外一种公平。”

谈到宁一弘道奖教金的公平性,王静君有自己的规则。“怎样让评选更公平,更权威,怎样去设计评选的制度?除了让学生去评选,还要让教学经验很丰富的退休老教师去评选,前面是偏民主的,后面则代表了专业的角度。退休的老教师就像是第三方,没有利益牵扯,那么在机制上公平性就更强。”

“这个奖是要学生进行评选的,所以我相信很多学生会参与进来,这样就像在学生心里种下一颗种子,让他们知道有个学长在做这样的事情,也许以后也会想自己能不能做些什么。对老师来说,获得这笔钱会有所触动,自己被学生喜爱,也会让老师产生付出被回馈的感觉。我会试图把这件事情做得合理,但是不强求完美,太过追求过程完美效率会降低。如果过几年大环境改变,那么这个机制也会相应变化,就目前来说坚持它的好处大于坚持它的坏处,等过几年再评估,再听听教师和学生的声音,看看有什么弊病,那时候再做调整。”

豪华图书馆的创建初衷

“更好的生活离自己其实并不远,这就像播种种子一样,可以增加人的淡定和自信。”

除了回馈老师,王静君也希望回馈自己的师弟师妹一些东西,但他同样认为单纯资助个别贫困学子的效率并没有那么高,于是他按照最初设想,出资500万元在金融学院修建一个“豪华”图书馆——宁一弘道书斋。

“书斋惠及的人更多,而且也是我真正想惠及的人。目前,整个学校,或者说整个社会,读书的氛围都差一点。差肯定是有综合的原因。如果学生说没有舒适的读书空间和丰富的书籍,那我就先破掉这些,为他们提供这些东西,还是希望引导他们阅读。国外一个好的大学,图书馆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如果学校里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图书馆会很可惜,尤其像我们这种综合性大学。为什么我要把图书馆弄得相对豪华一点,而不像普通学院的图书馆一样简单点儿呢?这样似乎与我之前所说的效率原则相悖。其实是源于之前学院的老师提到希望有一个类似哈佛的图书馆,在那样的图书馆读书的感觉特别好,然而出国读书的学生毕竟是少数。那么我就希望让师弟师妹们在我们自己的学院就能体会到在那样的环境下读书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更好的生活离自己其实并不远,这就像播种种子一样,可以增加人的淡定和自信。我们可以过得简朴一点,但可能会为了一个精神享受就节俭几个月。可以适当奢侈一下,对一个人来说体验就能丰富一点,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不是遥不可及的。”

从“宁一”之名谈未来的可能性

“做公益也是给孩子示范更多的可能性,你看老爸除了投资还可以做别的,都很有意思,你的人生同样也可以充满多种可能性。”

很多人刚开始接触“宁一弘道”,都对这个禅意的名字充满好奇。事实上,“宁”“一”取自王静君两个孩子的名字。对此,王静君有自己的想法——“用我自己的名字不太合适,有些人的名字很文艺,用了人家也不知道是不是名字,而我的读出来就太像名字了。从我个人而言,出不出这个名,是一件可有可没有的事情。要知道出名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好处、一些便利,但是同时你也要去承担一些背后的东西。所以说,从理性出发,我更偏向不出名一点,或者说至少不要是一种虚名吧,我希望的是实名,实至名归才好。而用我自己的名字有点虚名之感,成分有点重了,所以我不用。原来想表达的含义多一点,在具体介绍的时候可能会用到,但是真正取名字也不容易,落脚点挺难想。我就想到了自己的两个小孩,有个‘宁’有个‘一’,刚好反过来就是一个宁波人。跟了解你的人解释一下,粗一看也不会想到是名字,那我想要的效果就有了,不一定要突出这个名字。对于小孩来说,他们长大以后知道老爸当年用过这个,肯定会有自豪感,也是增亮。”

“除了让名字作为增亮外,另一方面,做公益也是给孩子示范更多的可能性,你看老爸除了投资还可以做别的,都很有意思,你的人生同样也可以充满多种可能性。你可以选择在市场经济里面干一个你认为物质回报很高的工作,你也可以去做一些其他有意思的事,这些事可能有些叔叔阿姨已经在做了,他们也许收入不高,但是很开心,做得也很来劲。所以说这种可能性不仅是自己的可能性,也是给下一代展示的可能性或未来。当然,也不只针对我的孩子,也针对我们这一群人的孩子。这是一种社群关系,我们也可以把这批人看成一个家族,它是一种家族的传承,而不是某个人的血缘关系传承。下一代中有些人觉得做公益不够来劲,选择做了别的事情,那没关系,团队会沉淀下来一些人,安安心心做一些事情,这些事情长期来说会存在。在我看来,你也可以去做实业家,做实业的人就在做公益,因为他实现很多人就业,给这个社会提供很多产品,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他们也是做公益,不是一定要把钱无偿地捐给有些人就叫做公益。当做完这些本职,再去做狭义上的公益,那也可以,可能会更好一点,更容易被社会接受。但实际上我觉得你做了实业,或者再做一些公益,或者你把教育的事情做好,那就是最大的公益,传承在孩子身上也会有更多的责任心。”

静君校友谈财富人生观

“活出不一样的自己,不要被他人定义。钱和财富代表你能实现更多的可能性,那就要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

在王静君的个人认知中,随着整个世界大环境的变化,当代人的财富观已大有不同。现在的人们为了物质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变小了很多,为了信仰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变大了一点,整个社会的基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在的人们要达到某种生活会比以前更容易,对物质的不安全感也弱了很多,同时对某种特定文化的认定性也变弱了,我们变得可以更加包容开放地看待世界。财富最重要的是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当然有些物质是和人的精神需求联系在一起的。精神需求有很多层面,对我来说如何满足精神需求是个挺复杂的问题,这和自我认定有关系。我不会是团队里的老大,这也是对我自身的定位,但我很希望有人因我而实现他的梦想,那就满足了我的精神需求的一部分,当然前提是我认可的人。我帮助他,我也会得到精神的满足。”

“如果你觉得赚钱的过程很幸福那就去赚钱,如果只是为了赚钱而赚钱,那就很没有意义了。比如说你是百富榜的第十位,你想做第一位,就抢着做,我觉得这就很没有意义,就像是被游戏定义了一样。我觉得这至少不应该是社会主流推崇的价值观。就像是在一个班级里,只是追求第一名是很没有意义的,因为一个班就只有一个第一名,其实可以去追求别的点,追求别的发展,可以去更多地享受过程,玩得更充实一点,既有简单的快乐,也有更高级的快乐。在我的观察里,这样的人是在增加的。”

“另外,活出不一样的自己,不要被他人定义。钱和财富代表你能实现更多的可能性,那就要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有些事情可能没有经济意义,但有社会意义;有的既有社会意义又有经济利益;有的社会意义不那么强,强化经济利益也可以变成社会意义,这都可以。不要根据简单商业规则去评判。现在社会的主流就是这样,给你灌输一种欲望、一种需求。不要被这种所谓的主流,像是广告、舆论导向所误导,因为从商业角度来看,展示多元的可能性其实挺难的,因为它没有商业利益。独立的人格还是要靠基础,更广泛地接触书籍、电影、讲座等等,才能不被简单的驱动带着走。但如果有一份很好、收入很高的工作,我偏不去,我认为也不用这样,你不去,在这个社会上还会有另外一个人去,对社会也没什么影响,所以没必要偏执。”

“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开心,但怎样让自己开心?有时候让周边的人开心也会让自己开心。但是开心其实只是一个工具,不是一个最终的简单的目的,因为它很虚。就像是吃爆米花能让你开心,那你一直吃爆米花吗?但吃着吃着你就不开心了,你又要去找另一个开心。这个东西很虚,很难成为一个目标。但是所有事情的过程都能追求让它有趣开心,至少这样你心态会好一点。如果你掉了个钱包,也可以让它变得开心啊,你就想,总算掉个钱包了!这就是一个心态的改变,这也是体验了一把掉钱包的经历。你可以换个角度去看东西。像是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来说,客观的,你的确是少了个钱包,这是唯物角度,但唯心的话,你的钱本来就是要花出去的,那个钱本来要买垃圾食品的,你现在就不能买了,少吃一点,也不用减肥啦;也许小偷家里有急用,所以才偷你钱;或者小偷被逮住了,因为你的钱包导致他的犯罪事实被认定了也好呀。换个角度就有很多的想法可以想。钱包掉了就懊恼,这就太无聊太单一了。对整个社会来说这个钱包被偷了真的不重要;对于漫漫人生来说,除非那笔钱等着急用,对应一个很大的事情,否则也不重要。”

“从物质角度我们比我们父辈幸福很多,但精神上有没有比他们幸福呢?至少我们要珍惜,当你会这么想的时候你的精神就幸福了。”

编者的话:用2个小时听校友讲近20年的心路历程,再用2天整理出20分钟即可读完的文字,很难,但是编者在其中找到了简单的快乐。我们终其一生都在看清自己,认准所求,总会有人走在前面引领方向,让我们知道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过。关于财富与理想,关于效率与公平,关于感恩与回报,关于快乐与幸福,我想我们也该思考一下自己的定位了……

更多栏目


相关推荐

  • 在线捐赠

    直接在线捐赠,支持微信支付。开始捐赠

  • 转账/电汇

    户名:天津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
    开户行:交通银行天津分行南开大学支行
    人民币账号:120066032018001252068
    港币账号:120066032136770000151
    美元账号:120066032146770000192
    swift code:commcnshtjn
    联行号:301110000166

  • 现场捐款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
    邮编:300071
    电话:86-22-23500388
    邮箱:nkjjh@nanka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