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明•浮云助学金”、“朱薛慧明留学助学基金”背后的故事:远渡重洋怀一善,爱心向学助梦圆


引言:

2017年,为帮助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克服困难,奋发进取,来自台湾的朱振海夫妇以朱先生母亲朱薛慧明(字号浮云)女士的名义在南开大学募款捐资设立“慧明·浮云助学金”。在2017-2018年度的“慧明·浮云助学金”评选中,共有83名学生获助,其中本科生42名,每人5000元;研究生41名,每人3000元,总金额达人民币333000元。


这是南开大学与“慧明·浮云助学金”走过的第一个年头,也只是这份漂洋过海而来的拳拳善意的一小部分。朱振海夫妇为“慧明·浮云助学金”共计募款捐资美金14.7万元(约合人民币97万元),持续三年,每年惠及需要帮助的同学80余人,并额外募款捐赠一批价值人民币10万元的体育器械,安置于八里台、津南两校区体育馆的健美室,面向全校师生开放。

2018年,朱振海夫妇再次来到南开大学,提出二次捐赠的想法。这次,他们将目光放在了因经济情况对梦想望而却步的清寒学子。朱振海夫妇再次募款捐赠美金20万元设立“朱薛慧明留学助学基金”,帮助清寒学子出国交流,开阔眼界,增加阅历。同时,他们延续前一年的捐赠,再次为南开大学募款捐赠价值人民币10万元的体育器械。


历史的伤痛,让他们不得不远走他乡

朱先生的父亲祖籍河南省南阳市,母亲祖籍天津市静海区,夫妇二人于1949年随部队远离家乡,撤退至台湾。乡愁对于他们而言便是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他们在这头,日日思念的大陆在那头,一次次抬头望月,寄以深情凝望,思念的分量从不因路途遥远而有所减损。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海峡两岸恢复交往,带着沉甸甸的、承载了两辈人乡愁的心愿回到大陆的朱振海夫妻,迅速投身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当中,捐资助学,更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愿望。

提起捐资助学、设立助学金的原因,朱先生表示,是出于帮助家境贫寒的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帮助弱势群体的考虑,而这,与朱先生自己早期的经历密切相关。朱先生早年求学时亦是半工半读挣出自己的学费,他送过报纸,做过包装工,开过“一人店”,从生产到包装再到销售一人全包,最忙碌的时候甚至要同时打好几份工,天还未亮一天的生活就已经开始……这背后的种种艰辛,他有着切身的感受。当自己有了能力时,就希望能够反过来帮助那些与当年的自己有着类似境遇的学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的负担。

尤其是当朱先生回老家探亲时,看到老家的学校,破败的小学校里那些生活清苦却还在坚持念书的农村小孩,他们纯真的眼神中流露出的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更大世界的向往,对于知识能改变命运的笃信不疑,总是会深深戳中他的内心。他觉得,如果能为这些孩子提供一些帮助,一定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他的初衷,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坚持。

未竟的梦想,选择津门故土

“这里有我们的根”。朱先生的母亲是天津静海人,正读高中之际,却惊逢日军入侵中国而未能继续求学,烽火连天数年,民生困顿难济。而后滞留台湾结婚生子,生活还是清苦沉重,无力再进修也是遗憾万千。

2017年7月,朱振海夫妇通过网络搜索和实地调研,了解到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的项目情况,便主动和基金会取得联系,提出捐赠助学金的想法。令人稍感惊讶的是,夫妇二人对捐赠对象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只表示:不限地区、年龄、成绩高低,只要是需要帮助的同学,都可以入选。

除了捐赠助学金之外,在了解到一些学生的家庭情况是因病致贫之后,朱先生夫妇还为南开大学募款捐赠了价值人民币10万元的体育器械,希望南开学子能利用这些体育器材强身健体,练就一副好的体魄,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教育从来不只是课堂教育,也并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身体素质的提高在学生的培养进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朱先生夫妇与南开再一次不谋而合,与张伯苓老校长心会神通。早在1914年,南开老校长张伯苓就曾明确提出,教育一事,尤要在造成完全人格,德、智、体三育并进而不偏废。1916年,张伯苓强调,学校的目的是“造成德育、智育、体育完全发达,而能自治治人、通力合作之一般人才,以应时势之需要”。他还率先把奥林匹克教育列入了体育科学教学大纲中,并通过实施奥林匹克教育推动校园体育课程建设。可以说,深深刻上张伯苓印迹的南开大学也始终把体育放在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放在第一的位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体育器材是由来自台湾张平宜女士带领四川凉山麻风村孩子创立的“希望创翼设计工坊”独立设计制作的。长期以来,这些麻风村的孩子由于社会偏见及家庭环境等因素,无法受到很好的教育,但是他们并不因命运的坎坷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失去创造未来的热情,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各项技能,独立创业,自食其力。远道而来的这批体育器械,寄寓着对南开学子的殷殷期待与嘱托,更是对这些麻风村孩子创业的一种支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夫妇二人的良苦用心,由此可窥见一斑。

爱心,呵护心灵成长

第一届“慧明·浮云助学金”评选结束后,得到资助的学生们纷纷寄出了感谢信,希望能用文字将最真挚的谢意传达给捐赠人。这几千元钱,在家境殷实的孩子眼中可能只是一次旅行的费用,看一场偶像演唱会的花销,但是在对于这些亟待帮助的孩子来说,却是他们一整个学期的生活费、忙碌的母亲几个月的工资、给家人治病的救命钱……

飞翔于两岸间的小小信鸽,恰到好处地衔接起两处纯粹的心灵,诠释出一种最深刻的感动。对于受助的南开学子,朱先生和朱太太还表达了美好的期望和祝福:英雄不问出身,贫穷也可以是一种动力。现在的年轻人有着很好的机会,所以更要不怕苦不怕累,有恒心有毅力地完成自己的学业,实现自己的梦想。希望他们能够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争取做社会的中坚分子,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都能有所贡献。

希望暖人间,爱在天地间。这笔助学金带给学生们的不只是物质鼓励,更重要的是,这些意味着雪中送炭的无声的温暖,让他们确信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相信明天是崭新的未来,而一切都是会慢慢好起来的。他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不去抱怨命运的不公平,不因无谓的比较而消磨青春的自信,认真思考实现梦想的方式、回报社会的途径,并为此,全力以赴。

二访南开,助梦想飞翔

2018年3月,朱振海夫妇随身携带着基金会的项目汇报手册及学生感谢信再次来到南开大学,向校领导和助学金负责人表达了对项目执行的肯定和赞美,并提出再次捐助清寒学子的想法。

长期往来于大陆、台湾和海外,朱振海夫妇感受到不同的经济文化氛围带给人生不同的体验和感悟。在资助清寒学子完成基本学业之后,他们思考,如何更深远地支持有理想的年轻人完成梦想。伴随着这样的想法,在实地参观了解南开大学后,他们提出再次募款捐赠20万美元,设立永久留本留学助学基金,每年用基金收益来帮助想要出国交流深造却因经济情况不能实现梦想的清寒学子走出国门,站在国际学术前沿,培养国际学术视角。

走向世界,开拓视野,与不同文明对话,与世界顶级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从此,南开大学的清寒学子均有机会申请获得“朱薛慧明留学助学基金”的资助,让出国交流学习不再是家里的沉重负担,不再是面对辛劳父母难以启齿的遗憾。朱振海夫妇希望南开学子在“走出去”之后,再更好地“走回来”,站在更高的角度,拥有更宽阔的视野,推动祖国的发展。

“年轻人拥有无限的可能,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给一些小小的帮助”,面对助学金受助学子,朱先生如是说到。3月,天气还未转暖,但是坐在朱先生、朱太太身边,时刻让人感受到春暖花开般无限的温暖。

更多栏目


相关推荐

  • 在线捐赠

    直接在线捐赠,支持微信支付。开始捐赠

  • 转账/电汇

    户名:天津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
    开户行:交通银行天津分行南开大学支行
    人民币账号:120066032018001252068
    港币账号:120066032136770000151
    美元账号:120066032146770000192
    swift code:commcnshtjn
    联行号:301110000166

  • 现场捐款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
    邮编:300071
    电话:86-22-23500388
    邮箱:nkjjh@nanka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