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开大学2025年毕业生捐赠纪念墙正式落成。为了让这些温暖的故事被更多人听见,让这份南开情怀得以延续,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特别推出“校友砖寄语背后的故事”系列采访——我们只向捐赠人提出一个问题,听他们讲述“这块砖”诞生的缘由,回忆在南开的难忘岁月,分享离开母校后依然坚守的“南开底色”。

跨越时空的南开情:一块砖,一份情,一场传承
“想听你讲讲关于这块砖的故事?”
“我叫李佩泽。我的奶奶余世英,是南开大学1966届物理系校友,专攻光学;姥爷也是南开物理系毕业,研究半导体。”奶奶一生扎根科研,哪怕晚年因坐上轮椅,也从未后悔。“南开教我们的,就是踏实为国家、为人民做事。”奶奶常这样对后辈说。
2021年,他带着奶奶的老照片重返南开。当我替她站在物理学院楼下,当旧照与思源堂重合,那一刻,奶奶的青春仿佛从未远去。
今年5月,奶奶永远离开了。6月,他为奶奶捐了一块校友砖。“我想让她的名字,永远留在她最爱的校园里。”
从小,奶奶就教他以周总理为榜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爱南开的荷花,敬重叶嘉莹先生的风骨,更铭记“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
如今,那块校友砖静静嵌在墙上,如奶奶的一生,沉静而坚毅。而他,也正朝着“考上南开研究生”的目标坚定前行。
这份南开情,在三代人之间,静静传承。

羊驼与恩师:一份跨越四年的温柔陪伴
“为什么校友砖的图案是一只羊驼?”
面对这个问题,马诗程给出了一个温暖而真诚的答案:“这只羊驼,是我们班导师余华老师的微信头像。”
四年来,余华老师如春风化雨,默默守护着每一位同学的成长。无论是学业上的困惑,还是生活中的迷茫,他总是耐心倾听、悉心引导。他那份无私的关怀,早已深深烙印在大家心中。
正因如此,当设计校友砖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只可爱的羊驼——它不仅是余老师的标志,更象征着一段难忘的师生情谊。选择它作为图案,是想说:“谢谢您,余老师。您是我们大学时光里,最温柔也最坚定的存在。”

苯环与六人组:我们的化学青春密码
“设计校友砖的灵感从何而来?”
谢博君回忆起大学时光,眼里闪着光:“我们从2001年进入南开化学学院,到2005年毕业,六个人一直是室友。所以设计时,就在想如何把六个人的青春,浓缩在一个化学符号里?“把‘化学’和‘六’这两个元素都融进去。”
灵感来自苯环——那由六个碳原子构成的环状结构,不正像她们六个人紧紧相连的青春吗?
更巧的是,当年她们在“我爱南开BBS”上,每个人都取了一个“XX化学”的ID,比如“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于是,苯环上的六个碳原子位置,她们写上了各自的名字;而氢原子的位置,则对应着每个人的“化学称谓”。
就连苯环上的双键连接,也藏着她们之间的小秘密:哪两位是东北老乡,哪两位是天津老乡,哪两位曾携手留学……每一个细节,都是一段青春的注脚。
注:“我爱南开BBS”是当年南开学子热衷的校园论坛,虽已关闭,却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

我与我的孤独:人生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想在校友砖上刻下《百年孤独》中的这句话?”
蒋尧在博士答辩通过后,陷入了某种茫然。“过去仿佛是谎言,记忆没有归途,每一个逝去的春天都永不复返……”她轻声念着,仿佛在对自己说话。
她曾以为,人生是一场不断抵达的旅程。可当所有目标同时实现,她站在终点,却感到一阵空旷。于是她重新翻开《百年孤独》,在马尔克斯的文字里,找到了另一种答案:人生不是抵达,而是一场体验与构建。
而她的人生,早已与南开紧密相连。
关于毕业生纪念墙
南开大学毕业生纪念墙是南开大学毕业生年度捐赠项目。该项目由南开大学校董、南开深圳校友会会长、化学系1985级校友、蓝盾集团董事长吕滋立于2016年发起并设立。纪念墙选址于津南校区图书馆北侧的学生文化谷,依托现有墙体建造。
毕业生个人、团体及班级可自愿向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处提交申请,通过定制镌刻"校友砖"的方式在毕业生纪念墙上留名纪念,以此铭记南开求学时光。该纪念墙由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负责日常维护。捐赠款项将全额纳入学校发展基金,专项用于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相关领域。

编辑:闫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