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贺叶嘉莹先生百岁华诞!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南开举办


更新时间:2023/10/19 阅读次数:

 

她满头华发,却焕发着诗意的青春;她历经漂泊,却执意于暮年的回归;她不惧清苦,誓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弱德之美,行勇者之道。有人说,她是“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也有人说,她“站在那就是一首诗”,还有人浪漫地形容,她“一生都与诗词‘恋爱’”……


作为中华诗教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中国古典诗词大师、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先生,今年迎来百岁华诞。

10月15日,南开大学主楼小礼堂星光璀璨、诗意盎然,“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与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的2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中华诗教”的理论、历史与实践,共襄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盛举,以此庆贺叶嘉莹先生百岁华诞。

各界致敬

在古典诗词教育领域耕耘近八十载,叶嘉莹先生先后在台湾大学、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讲学教课,可谓“桃李满天下”。

得知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将要举办,海内外众多钟情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名人和专家学者,以及叶先生的多年知交和学生弟子,热情高涨,踊跃参与。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贾德永,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原常务副校长陈洪,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谭方正,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中华诗词研究院院长杨志新,中华书局总编辑尹涛,南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克欣,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冯乃恩,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李春生,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朱于国,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张蔷,天津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魏盛唐等领导和嘉宾,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阿尔伯塔大学教授梁丽芳,台湾大学教授齐益寿,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郑培凯等来自海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的代表和诸多杰出南开校友,一同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大家热情致辞,充分肯定中华诗教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的意义与当代价值,对叶嘉莹先生为传承、弘扬中华古典诗词文化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致以崇高敬意。研讨会开幕式由南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克欣主持。

研讨会开幕式上,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连同与会嘉宾,共同按下了“中华诗教传承计划”的启动键。中华诗教传承计划以叶嘉莹先生的中华诗教理念为依托,着力发挥南开大学的资源优势,努力凝聚学术研究、诗词教学、服务学习、社会实践等合力,以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诗教的当代发展和国际化传播。



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

致辞环节中,陈雨露向出席研讨会的各界来宾致以热烈欢迎,他高度赞扬了叶嘉莹先生在中华古典诗词研究与教育领域作出的巨大贡献,并向叶嘉莹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爱戴和祝福。陈雨露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叶嘉莹先生从教近八十载、设帐南开四十余年,以扎实的国学根底、精湛的西学修养与深刻的生命体验,构建起结构谨严、特色鲜明的诗学体系,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堪称古典诗词研究的“旗帜”和“巅峰”。南开大学秉持“知中国,服务中国”理念,在叶嘉莹先生的感召下,矢志推进“中华诗教”研究与实践,发出“诗教中国”的时代强音。南开大学全体师生校友祝福叶嘉莹先生福寿安康、诗韵长存。

诸多重要嘉宾来到现场或者通过寄语、视频等形式,对叶嘉莹先生多年来为弘扬中国古典诗词文化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崇高敬意。

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贾德永

“叶先生的中华诗教理论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国际儒联愿意同各位同仁一起,通过此次研讨深入理解中华诗教理论的意义,探索发扬诗教的新方法,为促进文明交流作出新贡献。”贾德永宣读了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刘延东的寄语,并对叶嘉莹先生在中华诗教传承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扬方面的成就深表感佩。



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学者王蒙

王蒙在视频致辞中说,叶嘉莹先生坚强勇敢的品质、深厚的学问教养以及她获得的成就都是无与伦比的,叶先生的为学、为师、为人都值得我们学习。“叶嘉莹先生是我永远的诗友、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南开大学终身教授、终身校董、著名书画家范曾

范曾也在视频中对叶嘉莹先生表达祝福之意,他说:“希望叶嘉莹先生更能够以她的丰富的诗教,传播知识和她对民族的爱,继续给中华民族,伟大的时代作出更大的贡献。”



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原常务副校长陈洪

陈洪深情回忆了叶嘉莹先生从教南开的经历,他说:“诗词文化的传统,特别是中华诗教的传统,凝聚在叶先生的个体生命中。这个传统因叶先生的努力,因叶先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在新的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命,焕然火遍。”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

周文彰代表中华诗词学会向叶嘉莹先生致敬。“叶先生参与了中华诗词协会的创建工作。中华诗词协会因先生而自豪,以先生为楷模。学会与首都图书馆共同筹建中华诗词博物馆,拟专门设立诗舍收藏先生的著作以及珍贵版本的图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

葛晓音指出:“叶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一种不肯亏欠中国古代文化、不肯亏欠后世年轻人的责任感。叶先生强韧的生命活力、广阔的胸怀和对国人的大爱,为当代学界展示了典范所能达到的高度。”



阿尔伯塔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梁丽芳

作为叶嘉莹先生的弟子,梁丽芳说:“叶嘉莹先生的学生遍布加拿大和美国。她不仅在中华诗教的传承、发展上是重要的开拓性人物,还助推了中华诗教的国际化和绵延性。”



台湾大学中文系原主任齐益寿

“一朝鲲化欲鹏飞,天风吹动狂波起。”六十年前曾从学叶嘉莹先生的齐益寿,引用叶先生的诗词《踏莎行》(一世多艰)概述叶先生的一生,并对叶先生为中国古典诗词、中华传统文化、中国诗教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表达了衷心的敬意。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原主任郑培凯

郑培凯讲述了叶嘉莹先生在中国香港的从教经历与成就,他说:“叶嘉莹先生这个人有非常大的感染力和信念,她相信她教中华诗教能够改变人,能够给所有年轻人的人生提供一个引导的方向。”



1977级中文系校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跃进

刘跃进曾在南开受教于叶嘉莹先生。他说:“若将叶先生的诗歌教育比作‘人生教科书’的话,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分别是‘诗歌和人生的关系、文学的价值和意义、读书的方法’。文学必须紧扣时代、文学必须触摸人生。”



1987级中文系校友、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李涛

李涛讲述了他与叶嘉莹先生的三次机缘,并呼吁大家“学习叶先生对中国诗词研究上持续一生的专注、情感上坚韧不拔的执着以及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自觉的社会责任感”。



1991级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系校友

追光动画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于洲

十年磨剑、打造《长安三万里》的于洲说:“叶先生一生传承中国古典诗词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追光动画也将持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本次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南开大学、中央文史研究馆、国际儒学联合会联合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天津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协办。在学术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叶嘉莹先生诗学思想及教育理念研究、叶嘉莹先生诗词曲创作及吟诵研究、中华诗教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实践研究、中华诗词文化的海外传播研究、中华诗教与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华诗教与中国式现代化等主题展开研讨。

百岁寄望


这是一场承载着众多期待的学术盛会,也是一场洋溢着祝福之情的文化活动。

当这位百岁先生出现的那一刻,全场起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叶嘉莹先生身着菡萏色长袍,在全场的注目下缓缓进入会场。期颐之年的她,精神矍铄,优雅从容,讲起话来,声音依然洪亮、有力。

叶嘉莹先生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界嘉宾和朋友的到来表示感谢。她深情地说:“我是一生一世都以教书为工作、为事业的人。所以,我的心目之中,只是要把古人诗词里面,那些美好的理性、感情,传给下面的年轻人。”


叶嘉莹回忆了四十多年前决心归国教书和结缘南开的往事。她说,当年在温哥华,有一天晚上散步时,自己突发感慨:“‘花飞早识春难驻’,晚春是落花的时节,这‘花飞’早知道春是不能留下的。‘梦破从无迹可寻’,一个人有梦想,如果不去实践的话,你的梦就是一个空的梦。我当时远在温哥华,离开祖国多少年了,而且距离空间这样的遥远。‘漫向天涯悲老大’,我突然在遥远的天涯,悲哀地感叹我已经衰老了,‘余生何地惜余阴’,那剩余的生命,我应该到哪个地方?我说我要回国来,一生我终老在南开。”

  叶嘉莹讲道:“‘为有荷花唤我来’,因为我是阴历的六月出生的,六月是荷花的月份,所以我有一个小名,我的小名就是小荷”,“我对于荷花特别有感情,我说我老年的时候就结缘在南开,‘为有荷花唤我来’,马蹄湖这一片荷花就呼唤着叫我回到祖国,‘修到马蹄湖畔住’,我很幸福能够住在马蹄湖的旁边,永远也不分开了。”


关于诗教传承,叶嘉莹表示:“我是教诗的,我认为,诗歌能够用它的美丽的韵律、声音传达一种教化”,“中华诗教要流播、要传达给下一代,做出像李白、杜甫他们那样伟大的成就。我们年轻人,要共同地向着这样的高山去攀登。”

作为历经沧桑的百岁老人,叶嘉莹对于国家、对于年轻人都抱有非常远大的期许。“我们中国是一个古老、强大的国家,可是我们这个新生的气象,新兴起的事业都是非常辉煌的,非常远大的。所以,我说‘喜见旧邦新气象,要挥彩笔写江山’,我们江山的美丽、江山的美好是书写不完的。大家要努力,一起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江山更加美丽,希望我们的前途更加远大。”

叶嘉莹动情地说:“很高兴今天看到了很多年轻人来到这里。我们中国的诗歌的传统,诗歌对人的感动和教化的传统,一定会一直传承下去的!”

先生言毕,全场掌声经久不息……


她将生命写成了诗

“我一生一世都喜欢古典诗词。”从幼年习诗开蒙到将诗教作为终身事业,对于百岁叶嘉莹而言,诗词早已融入了她的生命,而她也将生命谱写成了诗词。



初中毕业时的叶嘉莹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来识字。旧学修养很深的伯父叶廷乂,常与侄女谈诗吟词。

  1941年,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专攻古典文学专业。本来正是踌躇满志之时,却遭受到命运无情的摧击。父亲因“七七事变”随当时的国民政府南迁后,断绝音讯。母亲因病住院,在从天津返回北平的途中去世。灰色的日子里,苦痛无处宣泄,17岁的叶嘉莹便尝试用诗词抚平伤痛。



1945年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

在诗词的道路上,叶嘉莹深得古典诗词名家顾随先生的真传。顾随讲诗,旁征博引,“一片神行”,擅长将“巨细无遗”凝练为“不言而喻”,传递诗歌中最具启迪性的妙义。叶嘉莹听课时常常极力心追手写,生怕遗漏,就连成婚南下时随身携带的物品,除了衣物也只有顾先生的笔记。诗,是她一生最珍贵的行李。

  20世纪40年代末,叶嘉莹成婚南下,开始了“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的生活。从北京到上海,从台北到波士顿,从密歇根到温哥华,都留下了叶嘉莹生命的印迹。一系列的荣誉不及乡愁中的一缕。时空变换,唯有诗词是她不变的追求。诗,是她与故乡最亲密的联系。



20世纪70年代,叶嘉莹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如何将中国古典诗词的气质转换为另一种语言体系?叶嘉莹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文论,另一方面不断摸索探究着专属于自己独特的讲课方法。她对学生说:“诗歌里面是有生命的,我的英文也许不够好,我的文法、发音或许不够正确,但我讲一首诗,会把我所体会到的其中的生命感情讲出来。”听叶嘉莹用英文讲中国诗词,许多西方学生竟也常常感动落泪。诗,让她拉近了无数人与中华文化的距离。

叶嘉莹先生手书“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转蓬万里,根在华夏。一世多艰,深情不变。

  1974年,叶嘉莹从加拿大温哥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北京,激动的她写下了一首1800余字的长诗《祖国行》:“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



南开大学杨石先校长等欢迎叶嘉莹先生回国讲学

1979年,一直渴望“回家”的叶嘉莹终于实现了回国教书的愿望。应李霁野先生之邀请,到南开讲学,为南开园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荷香”。彼时,学生们从各方慕名而来,守候在座位、阶梯、楼道甚至窗台、窗外。几百人的大教室犹如一扇穿越古今的大门,一句句诗词则是唤醒心扉的叩门声,响彻于校园。40多年间,叶嘉莹始终致力于诗词的传播与教研。诗,是她手中的石子,掷于人海,不断泛起沟通古今的涟漪。


1982年1月,叶嘉莹结束南开短期讲学时,南开大学外事部门干部及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部分教师送行。

1999年,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大楼落成

(右三为叶嘉莹)


叶嘉莹先生在马蹄湖畔散步

1993年,叶嘉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出一半退休金(约十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在人生晚年,她卖掉房产,又将自己的稿费和版税收入悉数捐出,累计捐赠3568万元,在南开大学设立“迦陵基金”,用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才培养。



1999年,叶嘉莹在叶氏驼庵奖学金颁奖仪式上

近八十年的教书生涯里,叶嘉莹为无数人传道授业。从天真孩童到耄耋老者,无不从她的讲授中品味诗词之大美,体悟中华文化之深邃。



2020年,叶嘉莹先生在南开大学寓所

2008年12月,叶嘉莹荣膺中华诗词学会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颁奖词中写道:“叶嘉莹是誉满海内外的中国古典文学权威学者,是推动中华诗词在海内外传播的杰出代表。她是将西方文论引入古典文学从事比较研究的杰出学者,其诗论新意迭出,别开境界,在我国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2013年12月,叶嘉莹获得由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央电视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获得如此之赞誉:“在世界文化之大座标下,定位中国传统诗学,她是白发的先生,诗词的女儿”。


2021年2月,叶嘉莹获评“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词说:“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从2019年起,以叶嘉莹先生别号命名的“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每年如期举行,到2023年已经是第五届了。叶先生对每一届比赛都非常关心。今年8月在浙江金华举办的全国总决赛开幕式上,她以视频表达祝贺,更鼓励大家读诗讲诗,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叶嘉莹视频祝贺第五届“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

全国总决赛举办



叶嘉莹先生抖音公开课

学生在哪里,就到哪里讲诗词。叶嘉莹先生早年讲课的高清视频,陆续发布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累计播放量超亿次。她领衔的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风靡一时。叶嘉莹先生还不辞辛劳,选编诗词200余首,集成《给孩子的古诗词》一书,在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心中种下一颗诗词的种子。

  “心头一焰凭谁识,的历长明永夜时。”叶嘉莹先生用一生的时间只做一件事——把更多的人接引到中国古典诗词的世界。(沙贝瀛 李涵尧对本文亦有帮助)


编辑:闫宇航


相关推荐

推荐项目图片 推荐项目
  • 在线捐赠

    直接在线捐赠,支持微信支付。开始捐赠

  • 转账/电汇

    户名:天津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
    开户行:交通银行天津分行南开大学支行
    人民币账号:120066032018001252068
    港币账号:120066032136770000151
    美元账号:120066032146770000192
    swift code:commcnshtjn
    联行号:301110000166

  • 现场捐款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
    邮编:300071
    电话:86-22-23500388
    邮箱:nkjjh@nanka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