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周恩来奖学金】周恩来奖学金不只是对于个人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它将与“南开人”这个光荣称号一同伴随一生,激励一生,鼓舞我们铭记恩来精神,不负社会对于南开的美好期望。
“我也会吐槽,但是我更明白化学世界神奇得让我沉醉、让我着迷。”说到自己的化学专业,眼前的她风趣幽默。她是常文英,化学学院2011级的一名本科生。怀着满腔对化学的热爱,本科毕业的她将前往北京大学开始自己的五年直博生涯。
十二年单恋梦终成真
“在高考志愿填报系统上输入南开大学,是我做过的最光荣的事情。”对于四年前的常文英来说,考上南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这意味着她必须要成为60万山东考生中幸运的60名之一。“周恩来总理是我小时候的偶像,那时候就在想如果可以来南开念书就好了。”2011年,一纸通知升华了她对南开12年的单恋。顽强拼搏之后,她收到了当时排名全国第一的南开大学化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一名南开人。
二十四小时待机服务
“我是爱南开的,同样,每时每刻我都能感受到南开对我们的成长关怀,所以我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为这个集体服务。”
大一入学后的军训中,她被选为副排长,获得了第一次服务大家的机会。每天清晨5点半,化学学院18个女生宿舍,依次响起她的敲门声。21天,每天18句“起床了,集合了”,证明了她的努力和坚持。
她是化学学院连任四年的年级大班长,是同学眼中的“24小时待机服务”。她总是随身携带包含着236名学生的年级通讯录,保证时刻协助老师做好沟通、稳定工作,并始终以“零差评”工作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为同学们提供优质、科学、公平、细致的服务工作。
她是化学学院团委副书记,是第十期“公能”素质讲堂校长。借鉴经验,她用一次次内部培训将团委打造成一支高效率的温情团队。团队建设,既要传承,更要创新。嘻哈搞怪的集体舞蹈,学员带动学员的团校模式让新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一切。
2012年12月,她有幸成为全国性大型赛事,化学奥赛冬令营的学生志愿团队总负责,600多名参赛老师和学生,5处住宿地点、7天的饮食安排、10余次校外出行、6次考务咨询会,还有开幕式及闭幕晚会,均由他们组织安排。那时她大二,面对来自不同年级的68名志愿者战战兢兢,但她迅速调整状态,明确职责,将志愿者分组,保证高效率工作。从赛前几百个电话咨询到赛中每位参赛人员的住行保障,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和赞许。她说,这些志愿经历是她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激励她不断前行,做“公能”之人。
四年陶铸的南开名片
“我是南开人,不只因为我是南开的学生,更因为是南开将我塑造成社会的有用之才。”大一,她前往甘肃灵台暑期实践,了解中国最基层民情民生;大二,建言南开发展,践行美丽中国,她加入党员创新实践团,挂职体验村干部工作,建立4处帮教服务基地,创建同武汉大学合作的学生党建“网络交流平台”。
2012年暑假,是她最难忘的一段南开时光,她以理科组面试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受南开大学“留学助学金项目”资助的首批成员,前往台湾东吴大学交流。经过35天紧张、充实的学习交流,作为队长,她与队员们一起向宝岛台湾展示南开精神与南开形象。
2013年,秉持着以科研素养为基础,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原则,她报名参加历时6个月的全国高校化学视频大赛。她作为队长,带领队员提出的自动化化学理念,让他们在120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创新卓越奖,诠释了化学改变世界的美好愿景。而两部创意视频作品的超高网络点击率,更让他们为南开化学争光。
一万小时定律的执着坚持
“我始终记得申泮文院士在2011年化学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对我们的寄语,牢记自己是南开化学人,为化学学科发展做出贡献,为南开争光。”作为一名化学人,常文英清楚地明白,在科学的道路上,必须做到持之以恒。所以不管时间多么紧张,学生工作多么繁忙,她总要挤出时间、腾出精力投身于化学梦的建筑之中。本科前三年,她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学分绩保持在90分以上,专业排名前5%,部分专业课更是获得学院最高分。化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在掌握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只有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锻炼,才能更好地学习化学。2013年5月,她作为负责人参与研究了“南开大学本科生创新科研计划”中“巯基钴卟啉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的项目,进行钴卟啉的合成及性质检测工作。她的项目顺利结题,并在结题之前拿到了印有自己名字的SCI论文。
2014年暑假,从香港中文大学短期学术交流归来,她更加深知科研创新是南开化学人的使命和责任,于是她进入元素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周70小时的科研锻炼让她离自己的化学梦越来越近。“或许‘一万小时定律’太过绝对,可是我永远相信它是必要条件。”累计至今,她已经有4篇署名文章发表在国际化学权威期刊,这让她成为本科生中少有的学术“达人”。面对这些,常文英都坚持不管进展如何,自己都将不忘初心,专注学术,竭尽所能探索化学未知世界。
个人简历
常文英,女,化学学院2011级化学系本科生。现担任化学学院2011级年级大班长,化学系班级团支书。曾任南开大学扬帆励学社社长、化学学院团委副书记、化学学院青志协主任、南开大学第十期“公能”素质讲堂校长。曾获天津市优秀志愿者、全国高校视频大赛“创新卓越奖”、南开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南开大学“志愿服务百人标兵”、南开大学“闪亮之星”提名奖、南开大学“优秀志愿者”,并连续三年获得南开大学“三好学生”、南开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目前已保送至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